辛亥革命时清政府全国有多少军队,为什么一定要启用北洋军,当时北洋军有多少人?

2025-09-11 00:33:16 2019女足世界杯 5282

袁世凯在甲午战争爆发前,一直代表清政府处理朝鲜事物,很有办事能力,尤其是对日态度足够强硬,深得李鸿章和荣禄的赏识,在甲午战后,李鸿章退出权力中枢之际,推出袁世凯也算是对淮军家底的一个托付。

应该说,在北洋新军的背景中,还是有着淮军的影子的。

在天津小站练兵期间,袁世凯仿照德国和日本的操练方式进行操练,逐渐发展壮大,成效很好,后来慈禧以此为模范,又编练了四军,形成拱卫中央的前后左右中武卫五军,荣禄掌管武卫中军,聂士成掌管武卫前军,董福祥掌管武卫后军,宋庆掌管武卫左军,袁世凯掌管武卫右军。

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时,聂士成的武卫前军在天津大战八国联军,最终因为义和团从后面打击聂士成部,最终致使聂士成部大败。

聂士成部被打垮后,只有袁世凯的武卫右军在山东镇压义和团毫发无损,李鸿章当时从广州赶回北京处理庚子祸乱的烂尾,临终前一把鼻涕一把泪建议慈禧要再兴变法强国(因为戊戌变法搞得太混蛋,慈禧曾要求大臣不得再提变法的事)。

在慈禧回北京的途中,下令进行变法,也就是清末新政,并且命袁世凯全面主持编练新军,1902年袁世凯将原来的武卫右军改编为“北洋常备军”,也就是后来的北洋新军。

1905年,编练成三镇,1905年5月以清朝中央能够直接控制的精锐陆军改编为北洋六镇。

其实镇的这个编制就相当于后来的一个师的编制,还是挺近代化的,在甲午战争的时候,通常战术单位为营,一个营也就五百人,当时陆战的时候,动辄派遣几万人,根本指挥不开,根本没有协调作战可言,以至于叶志超溃败的时候,一天跑了五百里(有待考察)。

北洋六镇共计七万多人,每一镇辖1.25万人,每镇辖两协,每协辖两标,每标辖三营,这样一个镇直接指挥12个营,完全比之前编制要进步得多。

之前不管是八旗、绿营也好,还是湘军、淮军也罢,最后都走上了世袭制,当兵是世袭的,但是北洋新军则采取了募兵制,因此对应征士兵的要求极为苛刻,要求年龄在25岁之下,并且符合一定的身高,还要有一定的文化,当时科举都废了,很多没有出路的文化人也只好出来当兵。

应该说,袁世凯在编兵这一块还是有一套的,此后北洋六镇为基础,影响中国政坛长达20年,绝对不是偶然。

由于北洋六镇是清廷能够直接控制的军队,在更新装备之后,自然是全国实力担当,那可是清朝回光返照时用最后一口气吊着的。

1907年8月,清政府决定仿北洋六镇的建制,在全国编练新军36镇,如果清朝新军36镇全部建成的话,清政府的军事力量将是相当强悍的,只不过由于1909年慈禧去世,载沣掌权后将袁世凯踢了出去,晚清改革着重点倾向于政治改革,一直到1911年,清政府一共编练14个镇、18个混成协(相当于加强旅)。

等到辛亥革命爆发的时候,清政府账面上的军队数量不少,除了新军之外,包括八旗、绿营,以及各种各样的巡防营,总兵力不下于百万,但是真正能打,并且完全接受控制的,还是北洋六镇,因为北洋六镇本身就是中央直辖的军队,相当于中央军。

而各地的新军,反而成了清朝的掘墓人,比如说武昌起义,就是湖北新军推动的,民国时期武汉是重地,因此较早就建立了湖北新军,为陆军第八镇,四川保路运动爆发后,清廷调第八镇前往四川镇压起义,导致清政府在湖北嫡系力量减少。

留下来的湖北新军大多为青年军人,受革命思想影响深远,结果在没有周全准备的情况下,提前发动武昌起义,结果却意外获得成功。

当时领导新军起义的全是底层军官,领导的组织也是文学社和共进会这样的边缘革命团体,本来他们是打算等到同盟会的黄兴来领导起义,黄兴一生领导N次反清起义,一次没有成功,武昌起义的时候,黄兴因为路上耽搁了,反而成功了。

可以说,以北洋六镇的实力,随便调一镇下去,立即可以吊打湖北起义新军,但是当时在保定军校学习的同盟会成员将漕河铁桥炸毁,致使北洋新军南下受阻,赢得了时间。

武昌起义爆发的第三天,载沣就重新启用袁世凯为湖广总督,前去镇压武昌起义。

在袁世凯还没有到任的功夫,清政府就派遣荫昌率北洋两镇南下,并且派冯国璋前去增援,当时袁世凯授意冯国璋“慢慢走,等等看”。

可冯国璋并不管那个,到汉口之后就是一顿猛攻,起义新军根本不是对手,只能躲到民巷当中,由于冯国璋不愿与起义军进行贴身肉搏,干脆一把火烧了汉口的商业街,随后顺利攻占汉口,不久又顺利攻下汉阳。

清廷得知后,非常高兴,这老冯太能打了,直接封老冯为二等男爵,老冯意气风发,打算一鼓作气攻下武昌,彻底镇压武昌起义。

这个时候袁世凯再三密令冯国璋要“按兵不动”,冯国璋就想要密奏隆裕太后,不料袁世凯捷足先登,面见了隆裕太后,隆裕太后将北洋新军的权力全部交给了袁世凯,当即袁世凯就以段祺瑞撤换掉冯国璋,为了卖清廷一个好,任命冯国璋为禁卫军总统。

应该说,如果不是袁世凯周旋,武昌起义很快就会被北洋新军镇压,当然,袁世凯也不是为了革命着想,而是为了自己着想,只有革命党镇压不了,他才能彻底掌握北洋军权,从而有更多的资本与双方谈判。

在这样的情况下,南方革命党不得不妥协,只要袁世凯不反对革命,就推举袁世凯为大总统。

此后,袁世凯以南方革命党为要挟,要求清帝退位,清朝统治者见北洋新军已经不受控制,不得不同意袁世凯的条件。

可见,北洋新军的强大之处,虽然只有七万人,那也完全具备了近代化军队雏形,实力杠杠的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2025 年为服务器选择合适的 Linux 发行版
剑的五笔怎么打?